香港國際機場與全球最佳機場排名

2022年08月01日

在剛剛爆發新冠疫情的二○二○年,香港特區政府破天荒出手注資二百七十三億元拯救國泰航空,保住了本地航運業基本盤,社會各界都認為是一項正確的政策。航運業是推動本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其中一個核心,政府應該努力為疫情大流行終結後的航運業規劃更好的發展藍圖。

然而,國際航空評級公司SkyTrax最新公佈二○二二年全球最佳機場最新排名,香港不只跌出十大,還連跌十級至僅排行二十,落後於排在第十九位的維也納國際機場,與排在第十八位的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這項排名被稱為航空業界指標,香港國際機場曾獲第一,可謂傲視全球。根據最新排名,今年頭三甲排名沒變,依次分別是多哈哈馬德國際機場、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大執位的是巴黎國際機場由十五位大升至第六位,伊斯坦堡由十七位大升上第八位,倫敦希斯羅機場跌出十大至第十三位,事實上白雲國際機場也由十四位跌到十八位,只是跌得比香港較少,成了「大灣區第一」機場。

SkyTrax指標評分涵蓋機場設計、舒適度、座位、WiFi 可用性、餐廳選擇等等,從全球五百五十個機場的客戶滿意度所得出,可能是因為香港幾乎沒有客人,客運量大幅下跌到只有疫情前的約2%,所以排名才大幅度落後。除了排名,全球最佳機場員工服務由新加坡樟宜機場奪得,新加坡今天人均GDP已由一九九七年落後香港,變到超越香港,「最佳機場」實屬錦上添花。 此外,二○二二年的最安全機場是蘇黎世,最多乘客使用的是廣州白雲機場,最清潔則是日本羽田機場。

按照中國民航局《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到二零二無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到二零三五年,全面建成安全、協同、綠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級機場群。《實施意見》構建以香港、廣州、深圳國際航空樞紐多核驅動,澳門、珠海等機場多點聯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著力提升廣州國際航空樞紐的規模和功能,提升深圳機場國家航空服務和航空貨運保障能力,完善提升澳門機場服務功能,提升珠海機場保障能力。長期以來,香港國際機場一直是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的龍頭,由於疫情嚴重而且持續時間長,對香港民航業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香港社會各界對此心急如焚,紛紛想方設法解套。

今年北京召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等百餘人,在全國政協會議中提出「關於香港國際機場實施『一地兩檢』的建議」,向中央建議香港國際機場實施「一地兩檢」。他們建議在香港國際機場設立內地口岸區,由內地派駐機構負責出入境監管,這樣在香港機場便可同時完成出境和入境兩個步驟,免除落機後再要入境檢查的問題。該建議認為,隨著內地與香港的關係愈來愈緊密,人員流動也定必愈來愈多,然而現時機場受制於「兩檢」,因此香港機場對內地而言與國外機場無異,其航班只能挑選有入境檢查的內地國際機場作為目的地,未能直接飛達專營國內航班的機場,限制了航線的變化。如能實施香港機場「一地兩檢」,就可使其成為「半個」內地機場,接入全國空網。

也有民航業人士指出,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愈來愈緊密,機場「一地兩檢」的建議有一定理據,不過考慮到大灣區內的機場現況,此舉可能觸髮香港機場與其他大灣區機場的惡性競爭。近年內地大灣區機場快速崛起,主要包括與香港國際機場並稱為「大灣區五大機場」(A5)的廣州白雲機場、深圳黃田機場、澳門國際機場及珠海三竈機場(前稱金灣機場)。例如在疫情前的二○一九年,廣州白雲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突破七千三百萬人次,已超越了香港的七千一百萬人次。

隨著內地機場崛起,香港面對的競爭也愈來愈大。機場「一地兩檢」建議的原意是希望香港能經營更多的內地航線,不受入境關卡的限制,不過這些航線本來也是內地大灣區機場的專長。香港國際機場採用「一地兩檢」的話,很可能直接與內地大灣區機場搶生意,彼此定位不清,假如沒有協調可能演化成惡性競爭,對整個大灣區的航運業沒有好處。因此在討論機場「一地兩檢」之前,香港應該優先考慮與內地大灣區機場的合作問題。雖然這涉及大量的商討工作,但不應因為怕麻煩而放棄合作。香港應該更積極於「大灣區機場一體化」的推動,為各機場定好分工和利益分配,同時加強彼此的合作和連繫,令彼此減少不必要的惡性競爭同時可以互惠互利。在這之外如果有尚有理想空間,才再去討論機場「一地兩檢」也不為遲。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