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能否取代香港航空樞紐地位?

2022年06月27日

兩年多時間內出現五波疫情,令香港旅遊業和航空業損失頗重。民航界更有人指香港可能喪失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立法會亦有議員批評港府拒絕放寬熔斷機制,只會把民航界的生意全送給新加坡。不過,也有民航業人士認為,香港因疫情而收緊出入境限制只是暫時性的,稍後實現了社會面清零就會恢復原有的功能。新加坡雖然有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唯獨沒有背靠中國大陸這一強大經濟體、貿易出口地區的優勢。

香港商界人士呼籲特區新一屆政府上任後,視爭取與內地「點對點」免檢疫通關為頭等大事,同時亦要精準防疫,盡快研究容許居家檢疫或縮短酒店檢疫日數至三至四天。事實上,新一屆特區政府也密鑼緊鼓地籌劃縮短入境人士的入境檢疫期。香港特區政府候任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日前表示,上任後將爭取縮短入境檢疫期至五日甚至更短,同時配合家居隔離和要求旅客採取「點對點」行程。

前段時間,要求香港放寬熔斷機制的議員認為,現時香港不少人已有抗體,在外來病毒沒有變種,又沒有第六波疫情來襲的前提下,沒必要以嚴厲的熔斷機制來防止外來疫情。由於入境香港的人要檢疫七天,在機場又要檢測待行,結果只是香港把民航業務全送給新加坡。旅客運載數據顯示,新加坡的航空運載率明顯跑贏香港。今年首季度香港機場客運量約二十五萬一千人次,即平均每日的旅客人次約二千七百八十八人次。四月一日起港府撤銷了九個國家的「禁飛令」,每日旅客人次略增至四千人次。業界反映,赴香港的直航班機選擇較少,而且香港的檢疫酒店又極難預訂。

作為香港民航業的競爭對手,新加坡已重新開放國際空港。新加坡民航局早前宣布,自五月一日起,新加坡向所有已接種疫苗的旅客重新開放邊境,至四月十七日,當地航空客運量達到四十萬人次,已達疫情前水平的31%。按此計算,新加坡機場的每日旅客運載人次約為二萬三千五百,是香港的八倍多。新加坡民航局表示,有信心實現今年內客運率回復到疫情前的一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早前亦提出,香港國際機場航機來往太少,影響在國際民航業的地位。香港航空業的地位得益於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至二○一八年香港已在全球十大客運機場排名中位列第八,航點約有二百二十個;三項航空交通量創下新高:客運量七千四百七十萬人次,貨運總量增至五百一十萬噸,飛機起降量達四十二萬七千七百架次。但接下來幾年,航空業接連遭遇「黑暴」和疫情衝擊。疫情爆發兩年多以來,香港國際機場年客運量及飛機起降量按年大跌。

位於東西方之間的香港,在抗疫政策與經濟發展中究竟何去何從?確實考驗著特區政府,尤其是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和他的施政班子。儘管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早已超過五億例,累計死亡病例逾六百多萬人;但西方各國都以經濟發展為理由,拒絕繼續封關。亞洲的日本、韓國、泰國以及歐洲多個國家,都不斷放寬入境旅客的新冠防疫限制。在歐洲夏季旅遊旺季到來之前,希臘民航局宣佈取消國際和國內航班上的新冠防疫限制,僅保留在航班上和機場內佩戴口罩的規定。意大利則取消了進入餐館、電影院、健身房和其他場所所需的健康通行證,進入超市、工作場所和商店將不再需要佩戴口罩;但公共交通工具、電影院以及所有醫療保健設施和療養院內,仍需佩戴口罩。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五月二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兩萬餘例,但該國已急不及待地宣佈放寬檢疫限制,換取出入境旅客的增加。從五月一日起,包括仁川國際機場在內的韓國多個機場都陸續重啟國際航線,把每周的國際航班總數增加到五百二十班次。其中,韓國大型航空公司主要擴大復飛歐美等中長線,廉價航空則側重於亞洲的中短程航班。亞洲著名的旅遊勝地泰國,更乾脆取消了所有入境人士的核酸檢測。五月一日起,泰國取消針對入境者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要求,以病毒快速檢測代替,經馬來西亞邊境沙道口岸入境泰國的人數隨即大增。

目前,新加坡等城市正在挑戰香港航空樞紐的地位,那麼,香港的航空樞紐地位又是否會被新加坡呢?答案是不會,因為新加坡不具備香港這一特殊的地理和政治環境,樟宜國際機場也無法取代香港國際機場的功能。新加坡的航空乘客量現已恢復到疫情前15%的水平,準備用接下來三年重建作為與世界銜接的航空樞紐地位。然而不少民航界人士指出,香港國際機場受到衝擊並不意味著在走下坡,因為香港航空業原本的結構及優勢並沒有消失。香港背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陸市場,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的遊客客源地,更是世界加工廠。只要疫情過去,旅遊業和航空業就會反彈。屆時,香港仍有不可取代的巨大優勢,為香港經濟及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持續作出貢獻。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