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局強化國際機場防疫

2021年08月09日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出現的防疫漏洞,導致全國各地爆發新一輪本土疫情,短短半個月時間,全國已新增感染者超過五百人;並且波及遼寧、安徽、湖南等十餘個省區市以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同時,鄭州、廈門、上海、瑞麗等地又在各自獨立的傳播鏈上進行小範圍的傳播。

        為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同防」總體防控策略,七月三十一日中國民航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國際機場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國際機場疫情防控工作。在強化疫情防控工作制度落實方面,《意見》指出,要嚴格落實旅客健康碼查驗和測溫等工作,持續做好候機室區域通風和消毒,進一步加強對重點崗位人員的健康監測,嚴格落實一線工作人員防護裝備標準。要從嚴落實一線工作人員閉環管理,一線工作人員應採取一定工作週期的輪班制,工作期間集中住宿、封閉管理,工作地和居住地點對點轉運,嚴格閉環管理,指定專用通勤車輛,工作期間避免與家庭成員和社區普通人員接觸。要擴大核酸檢測範圍、增加檢測頻次,根據變異株特點和疫情變化增加一線工作人員檢測頻次。要嚴格落實入境貨物防疫管理,按照疫情防控指南要求,根據不同風險等級,根據冷鏈、非冷鏈,以及貨物始發地疫情形勢,對入境貨物進行風險分級管理。

        在夯實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基礎方面,《意見》指出,要普及新冠疫苗接種,一線工作人員要全員、全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加強防控知識宣傳教育,定期組織員工防控知識培訓,組織編寫圖文並茂的手冊式培訓教材,對不同工種的防疫工作流程進行生動解讀。支援機場根據防疫工作要求進行必要的設施改造,做好入境人員與國內人員活動場所的物理隔離。

        在壓實疫情防控各方責任方面,《意見》強調要落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各地政府要將機場疫情防控工作納入本地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將機場及相關單位納入地方監管體系,對轄區內機場單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督促檢查,突出加強對機場所在社區及機場從業人員集中居住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領導。要履行行業監管責任,民航各地區管理局、監管局要指導相關民航單位遵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民航局和地方政府的防疫規定,定期對機場疫情防控風險開展檢查。要強化機場及駐場單位主體責任,各機場及相關駐場單位要加強對協力廠商外包單位的監管。要落實個人防護責任,在機場範圍內從事生產及保障工作的任何個人都應在完成自身崗位職責的同時,掌握防護技能,不忘個人防護,做好自身健康監測。要完善疫情防控工作考核制度。

        為遵守和落實民航局上述《意見》,各地國際機場及航空公司都紛紛採取相應措施。廈門航空決定即日起所有執行航班機組必須提前一天完成核酸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後方能執行航班。保證國際和國內航班的工作人員不交叉;提高機組隔離標準,出境的客貨航班機組隔離標準保持一致,貨運航班因入境需要境外短暫停留機組統一按照集中隔離十四天實施。近期內,取消所有國際貨運航班在公司內部管控方面,除全員核酸檢測、嚴格落實個人防護、合理安排居家辦公,還要求員工上下班必須通勤嚴格落實防控措施。例如要求在高崎機場區域、洪文區域辦公場所上正常班員工須自駕或家屬接送通勤;沒有私家車的居家辦公。其他非正常班一線人員鼓勵自駕通勤,或乘坐公司班車通勤(需出示健康碼綠碼,嚴格限制50%客座率)。不得乘坐公共交通、網約車、計程車或搭乘他人私家車通勤。

        江蘇省長吳政隆指出,目前疫情防控仍處在最吃勁的緊要關頭,特別是未來一周非常關鍵。南京作為全省疫情防控主戰場,必須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更加嚴謹細緻地做好祿口機場及其周邊區域的環境消殺。要更高品質做好核酸檢測,在應檢盡檢的基礎上做到精準科學。要更加嚴格做好隔離管控,集中隔離必須應隔盡隔,隔離場所的安全、消防、防控等管理要進一步加強,居家隔離和社區管控要嚴格落實硬規定,嚴防交叉感染。要更加周密做好重點場所防控,持續加強公交、地鐵、計程車等密閉空間以及「兩站一場一碼頭」、學校、餐飲場所、農貿市場、養老院、監所、娛樂場所、旅遊景點等重點場所管控。

        江蘇省要求各有關部門繼續嚴防疫情輸出和輸入,嚴格管控所有離寧和出省通道,強化「人物同防」和聯防聯控。要加強資料分析和科學研判,精準施策、精準發力。要更好服務群眾,應用好線上線下通道,及時回應群眾訴求,積極幫助群眾排憂解難。要大力創建無疫社區,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揮好群眾主體作用,共同構築起群防群治的銅牆鐵壁。 吳政隆省長強調,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鬥大的風。要強化問題導向,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狠下功夫,在落細落實上狠下功夫,抓薄弱、補短板、堵漏洞,織密紮牢疫情防控網,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