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兩檢」優化澳門與內地航線網絡
2021年04月06日
上期提到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建議內地與澳門往來的航線與國內航線的乘機流程一致,並研究在澳門國際機場以「提前通關」的模式,優化澳門前往內地航點的流程,讓澳門民航業服務國家「內循環」。著名航空專業撰稿人李瀚明也建議以「一地兩檢」「內地轉機區」助澳門融入國家內循環。
由於海外疫情長期持續,澳門國際機場需持續對來往海外的航班進行限制,實質上會成為「國內線機場」;澳門航空的國際業務也會大幅度收縮,成為「國內線航空公司」。因此,來往澳門與內地各城市的航線繼續被視為「特殊國內航線」,內地機場將港澳台航線和國際航線統一劃歸「國際和港澳台航班」,對澳門民航業復甦十分不利,也很不公平。李瀚明提議必須積極考慮融入「內循環」,改進澳門機場與內地之間的連接性,在澳門機場及氹仔碼頭的擴建工程中,引入「內地口岸區」,在「合作查驗、一次通關」的背景下進行「一地兩檢」。目前,內地有二百三十八個機場,具備海關邊檢能力而能夠承接澳門航線的機場約有八十個。澳門若能為佔總航點一半以上、旅客佔六成以上的內地航線提供「一地兩檢」便利,將會大大改善澳門國際機場的競爭力。
首先,是增加澳門相對於香港在「特區遊」的競爭力。國內二、三線機場新設口岸所開航的第一個境外城市多為香港,因為同樣是新開航一個口岸,香港比澳門略有優勢,畢竟大部分旅客比較傾向於「港澳遊」,而非「澳港遊」。其次,以「一地兩檢」覆蓋上述內地機場,將為澳門航空公司帶來更多航線擴張的可行性,使得澳門航空可以合適的基礎開闢旅遊包機,往返澳門與內地沒有口岸設施的城市,吸引當地旅客赴澳門作為「澳港遊」的第一站,為澳門民航業及旅遊業貢獻向心力。與此同時,對已具有口岸設施的大型機場如北京上海等,「一地兩檢」也將改善往來這些城市的能力。還有一點不可不知,內地大型機場的「國際停機位」要比「國內停機位」稀缺,停機費用較高,航班升降時間也比較嚴苛。由於「國際航班」接受安檢和海關查驗手續要花更多時間,其位置往往更為偏僻,旅客步行距離和所花時間較「國內航班」更長,旅客當然會感到很不方便。
另外,內地國際機場處理國際旅客的能力低於珠澳口岸,內地國際旅客的入境通道往往要排隊數十分鐘乃至數個小時;而「合作查驗、一次通關」等創新通關機制下,已可在一分鐘內完成通關手續。因此,將往來內地與澳門的航班視為「境內航班」,將會大大改善澳門在內地大型樞紐機場的航班時刻安排,降低澳門民航業發展內地航點的成本,消除兩地之間往來的隔閡,提供內地與澳門之間的交通效率,也有助為澳門民航業爭取的更多發展的機會。
實現「一地兩檢」之後,澳門國際機場的優勢就會逐步顯現出來。專家認為,澳門機場有兩大地利優勢:一是香洲與橫琴到澳門機場的距離都比到珠海機場近得多;二是澳門機場作為全國擁有海空聯運能力的三座國際機場之一(另兩座是香港機場和深圳機場),可提供來往香港及內地的船運班次。實施「一地兩檢」後,澳門機場及氹仔碼頭將具有一個「內地口岸區」。由於該口岸區將屬內地管轄,因此除了來往澳門與北京、上海等地的航班被視為「境內航班」,往來氹仔碼頭與深圳、珠海、東莞等地的水陸交通,也會被視為「境內航線」。如能實現上述方案,將是「一國兩制」下澳珠兩地互信互利合作的新示範,一是運輸渠道創新,即允許航空及船運旅客抵達內地之前先進行內地入境管制,是在公路、鐵路之後的又一創新;二是卡位位置創新,在與有「直接連接」的新工程內設立「內地/港澳口岸區」的前代方案不同,首次在「與內地無直接連接」的澳門市中心既有建築物內設立「內地口岸區」;三是管理方法創新,方案允許內地乘客在不進入澳門的情況下,在飛機和船舶之間轉換的「樞紐」式交通;同時,內地乘客也可不經過澳門邊檢直接進入機場國際區域乘機來往海外。
「一地兩檢」、「提前通關」或「內地轉機區」等新措施如能成功實施,將大大加強澳珠和粵澳等地的互信與經貿合作關係,從而進一步幫助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新聞來源: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