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澳門爭取與抗疫成就相對稱的航權

2020年12月14日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內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受控,卻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歐美國家持續蔓延,全球民航業和旅遊業遭受的打擊已達到災難級別。在此情形下,澳門民航業暫時難以拓展全球業務,只能退而求其次,融入國內大循環。然而,澳門民航業要融入內地市場也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

        十二月二日,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CAM)舉辦「內循環下的澳門國際機場」研討交流會,並邀請資深資料分析公司李及李的創始人、航空專業撰稿人李瀚明作專題演講。李及李數據分析公司是一家位於廣州的跨國數據分析公司,在廣州、香港、新加坡、東京、芝加哥和法蘭克福設有六個團隊,分別服務十間世界頂尖機場和六間大型航空公司。創辦人之一的李瀚明,是一位在世界各地業務的航空分析師為政府、航空公司、機場、酒店、系統提供商、創業公司、諮詢公司和投資銀行提供資料分析。

        李瀚明認為,內循環發展視覺下,將為澳門旅遊業發展帶來一定助力。然而,即使沒有疫情,除了中國以外,澳門也面臨東南亞和日韓市場日漸興起的綜合度假區(包括博彩、酒店、飲食、會展及主題公園、影院)競爭;新加坡的綜合度假區主要瞄準東南亞市場;日本也正在推進綜合度假區的立法。由於控疫得當,目前內地及澳門疫情已長期清零,這使得澳門和內地得以達成協議通關,形成事實上的「旅遊泡泡」,有助澳門避免與東南亞、東亞和其他綜合度假區競爭。他認為,內地無法承擔第二波疫情的風險,在輸入性疫情控制方面寧緊勿鬆。故此,澳門在對特定海外目標的開放上必須和內地高度一致,即內地未開澳門不能先開,絕不能像香港與新加坡那樣單獨談「旅遊泡泡」。不過,這也意味著澳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旅遊業將面臨沒有港台客人和海外旅客的境地。他指出,內地六十歲以上老齡人口在二零二零年達到二點三四億,人均壽命的上升帶來旅遊度假需求的增加,這一輩老齡人口的經濟實力和時間也具備旅遊條件。因此,未來內循環下的澳門旅遊業確實有相當的前景。

        不過在目前,內循環下澳門國際機場難以發揮作用,主要是往來內的航班仍被視為跨境航班。內地各城市往往將澳門航線、香港航線、台灣航線與外國航線統一處理,缺乏相互分離的措施。在疫情嚴重的背景下,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海關忙於控制輸入性疫情,無力顧及澳門航線。因此,澳門發展內地航線航空困難重重,往往因為內地邊檢和海關拒絕接受而無法開航。他又剖析了大灣區內各地的關檢政策、入境簽證、各機場和口岸佈局以及區內航空公司的票價競爭等,對機場發展的影響與挑戰,又提出機場未來發展趨勢的其他思路。

        李瀚明認為,內地旅客除了直飛港澳,乘坐境內航班先到深圳珠海,再經陸地口岸過關已是大部分旅客的選擇,機場入境的旅客數量僅佔六分之一左右。而澳門機場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和萬區內其它機場是「不對等競爭」:因為是境內航班,從內地經灣區其他機場可以直達港澳;但從港澳卻不能直接到達內地,因簽證政策不允許這樣做。這使得澳門和灣區內其他機場的競爭不對稱,在內循環下更加明顯!而珠海機場和澳門機場的佈局也極為尷尬:無論是珠海市區還是新區,到珠澳門機場的距離都比到珠海機場近,但澳門機場缺乏覆蓋內地的能力,對澳門和珠海都是巨大的傷害;珠海人要花更多時間去機場,澳門機場損失了珠海的客流。

        他建議,為了讓珠海居民可以在澳門乘坐境內航班,應該在澳門劃出一個完整的「國內航線客運大樓」,通過客運船隻連接珠海市區的九州港等港口,並方便船隻連接深圳蛇口、廣州南沙等內地港口。這一大樓需要以類似香港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的形式租予中央政府,從而令內地城市來的旅客可以在不入境澳門的情況下轉乘飛機航班和輪渡。

        李瀚明的演講對澳門民航界是有啟發的。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中,中國是第一個受疫情衝擊的國家,也是中國率先阻截住病毒的蔓延,國內經濟全面復產,走出危機,是今年唯一有望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藉著全國性新的旅遊熱潮,澳門的抗疫成績絲毫不差於內地任何城市,民航業本應能夠快速復甦。但為何事與願違?單靠民航業界的努力是無法走出困境的,必須靠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部門加強溝通,為澳門民航業爭取與特區抗疫成就相對稱的航權!

 

         新聞來源: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