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民航與中葡平台定位

2020年10月05日

        上星期,本欄談到「取消澳門國際機場」或弱化澳門國際機場功能的說法,既不符合基本法規定,也不符合國家利益。這一期我們關注的是:澳門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之後,為何仍須保持「一國兩制」的國家定位?

        去年二月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大灣區戰略定位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以及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日後,澳門要擔當「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時代使命,在對外交往活動中傳播中華優秀文化,還要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對此,有些市民提出疑問:既然澳門與內地深度合作,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活圈,那不是等於讓澳門融入內地、成為內地城市的一員嗎?

        這顯然是一種誤解,若是普通市民提出這樣的疑問,還情有可原;但是,我們不希望民航專業人士也產生這樣的想法。去年三月十八日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與澳門未來」座談會上,時任行政長官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講話,明確指出「一國兩制」是港澳的最大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港澳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重大機遇。必須認識到「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有別於其他國際一流灣區的最大特點,也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最大優勢所在。如果搞不清什麼是「一國兩制」,那就無法明白澳門與內地省市的區別。要知道,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大特點是「一國兩制」,具體表現為「一國」之下的多元性,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單獨關稅區。大灣區內的粵港澳三地,社會制度迥異、法律體系不同、發展階段與核心能力等多個方面呈現差異性,同時又存在着多樣性和發展的互補性,客觀上構成了大灣區的發展優勢與潛力。

        所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央政府的決策,但並不影響澳門有別於內地城市的獨特功能。澳門除了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還是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這兩個都是中央政府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定位。

        近年中國成為葡語國家最重要的交易夥伴之一,也是葡語國家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葡語國家在中國已設立近千家企業;中國企業對葡語國家各類投資、承包工程,雙方在農業、環保、運輸、通信、金融等領域的合作也碩果累累。

        在澳門設立了十七年的中葡論壇,論壇與會國借助「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深化跨國互聯互通,走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道路。澳門作為國家級的「中葡平台」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政治地位不可與內地其他城市相比擬。新冠疫情在中國內地和澳門都已受到控制,國內民航市場逐步恢復;澳門也應該抓緊機場擴建的機遇,持續完善澳門國際機場軟硬體建設,增加航線航班,提高航空客貨運輸的處理能力,有效地配合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國家級「中葡平台」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

        葡萄牙在澳門政權移交前夕,一直為澳門國際機場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作出努力,不會讚成「取消澳門國際機場」或弱化澳門國際機場功能。另外,澳門基本法規定澳門回歸後保持自由港的地位,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貨物、無形財產和資本的流動自由;可在經濟、民航等領域以「中國澳門」的名義,單獨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等等,這些都是內地其他機場做不到的。

        澳門國際機場與內地機場還有一點不同,那就是一旦發生戰爭,內地機場很可能會與外國停航,甚至遭受敵對國攻擊;但是,澳門國際機場不會成為敵對國的攻擊目標。為什麼?因為澳門生活著一批葡萄牙的國民,葡萄牙的歷史文化滲透到澳門歷史城區每個角落,有《中葡聯合聲明》和許多國際法保護著澳門。近期中美摩擦頻頻,劍拔弩張,印度等鄰國也不斷發起挑釁,加上台獨勢力也日漸活躍,戰爭陰霾日漸濃厚。假如不幸爆發局部戰爭或全面戰爭,外國軍隊圍攻中國,澳門國際機場很可能會成為中國對外交通運輸的重要口岸,其特殊功能更加突出,內地機場根本難以比擬。

        所以,社會各界必須明白國家賦予澳門「一中心一平台」定位的良苦用心,不要給國家添煩添亂。今後,我們既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更應立足「一國兩制」不動搖,全力維護基本法賦予澳門的政治制度基礎。

 

        新聞來源: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