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造福人類

 2019年08月19日

作者:鍾山

以前,大家熟悉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主要是美國GPS、歐盟的伽利略定位系統和俄羅斯GLONASS(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事實證明,在複雜的環球政治態勢下,靠別人是靠不住的。為此,中國發展了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二○一八年九月十九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斗三號系統第十三、十四顆組網衛星。在這兩顆衛星上,首次裝載了國際搜救組織標準設備,為全球使用者提供遇險報警及定位服務。未來,北斗系統將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共同組成全球中軌搜救系統,同時提供反向鏈路,極大提升搜救能力和效率。到二○一八年底,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包括巴基斯坦、老撾以及印尼在內的三十個國家,被稱為「太空絲綢之路」。中國擁有自己系統的主要優勢在於可保證存取的安全性,不需要再依賴其他國家提供類似服務。

八月七日,中國民航局召開民航北斗工作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北斗民航應用對新時代民航強國、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意義,合力加快推進北斗這一國家重大專項在民航落地應用。民航局副局長呂爾學指出,民航是北斗系統走向世界服務全球的重要領域,推進北斗系統在民航領域應用是國家戰略需要,各相關單位要貫徹落實好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聚焦以北斗為核心、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空管技術創新,同向發力,加快推動北斗技術在民航落地應用。一要按照頂層設計,做好任務分工,統籌推進相關工作;二要突出自主創新,避免照搬照抄,走適合我國國情的創新發展道路,加速推進北斗應用;三要整合技術資源,強化工業基礎,充分發揮各方優勢,確保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四要加強外部協調,建立容錯機制,營造良好環境,為北斗技術創新厚植土壤。

會議討論審議了《中國民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實施路線圖》(草案),明確了加快推進北斗國際民航標準化,加速推進北斗在通用航空、運輸航空、國產商用客機等領域應用的相關任務。

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在會上宣佈:目前,北斗已形成由基礎產品、應用終端、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構成的完整產業鏈,已在國家關鍵行業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交通運輸、公共安全、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等等,北斗系統逐漸融入國家核心基礎設施,已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人們也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中國北斗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

中國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全球使用者提供服務,其搜救功能也對全球使用者提供服務。簡而言之,中國北斗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守護神,也可為全球遇險人員提供「中國守護」,更好地保障全球遇險人員的生命安全。如果全球用戶在接收美國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信號的同時,也接收北斗信號,導航盲區就會大量減少。可以想像,如果多系統共用,對所有使用者都會帶來好處。

早在二○一三年,原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葉正大將軍,就將三套北斗衛星相容GPS/GLONASS的高精度接收機贈送給澳門特區政府,並安裝到澳門國際機場,作為對機場跑道人工島進行實時沉降變形監測。整個系統由一個位於機場客運大樓頂的基準站和兩個位於機場跑道南北兩端的監測站連接組成,系統是利用衛星導航技術,結合高精度數據處理演算法,以機場光纖網路為通信手段,採用北斗相容GPS/GLONASS的高精度接收機,實現沉降資訊監測與獲取、資料管理與集成,系統可對監測區域的平面及高程位移變形量進行二十四小時連續不間斷監測。二○一五年,系統進行了升級,從原來的三個監測及基準點增加到七個,加大了對跑道沉降的監測範圍,並提升了系統的準確性。

北斗衛星實時沉降監測系統在澳門國際機場使用,解決了機場人工島跑道沉降監測問題,為下一步機場擴建及人工島建設規劃工程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開創了利用衛星導航技術監測機場跑道變形的先河,實現了我國自主開發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在澳門的應用,是北斗系統在行業應用領域的重要應用案例。該系統的成功啟用具有在人工填海造陸地區推廣北斗應用的重要意義。

未來,澳門國際機場亦計劃利用北斗衛星技術對場道內的車輛及設備進行監控及導航管理,通過使用車載的北斗衛星定位技術,實時對車輛及設備進行管理,可加強機場內的交通安全管理效能,亦能增升了整體的營運效率。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