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將爲澳門民航業帶來商機

2015年10月19日

 鍾 山

港珠澳大橋施工已進入最後階段,雖然香港出現人工島「漂移」問題、澳門新填海A區取砂受大橋工程影響而暫停,但大橋整體工程預期可在二○一八年落成通車。屆時,由澳門國際機場到香港赤鱲角新機場只需二十分鐘,民航界認爲,如果區域機場之間的分工合理,將為澳門的低成本航空和航空客貨運業務帶來新的商機。

澳門民航學會最近舉辦的《港珠澳大橋的落成如何帶動區域航空發展》座談會上,業界就港珠澳大橋落成後帶動區域航空發展,以及對澳門經濟的促進及未來區域間合作趨勢等議題,共同探討如何利用好港珠澳大橋帶來的契機,為帶動區域航空集思廣益,創造新的競爭力。

澳門民航學會會長鄧軍指出:根據業界權威所作的預測,到二零三零年,珠三角地區的航空客運需求量每年將接近四億人次,預計屆時珠三角的五個機場,包括香港、廣州、深圳、珠海和澳門的客運能力,只有約三億人次。為了爭取進一步的發展空間,五大機場紛紛根據自己的優劣勢開展各項相關基礎建設和規劃,謀求進一步的發展空間。能否做到珠三角空域優化管理和協調的工作,並加強各機場之間的合作、互利互惠,是各地政府與民間共同面對的機遇與挑戰。港珠澳大橋落成後,部分乘客,貨物可分流澳門與區內,形成良性循環互補,對位於珠三角西岸的澳門及珠海是一個難得的商機。

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市場部總監方曉健、香港航空服務部總監簡浩賢、環捷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高學煒、澳門航空航線規劃部總經理陳艷蘭、環宇國際旅運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錦超、以及澳門特區政府旅遊發展委員會委員李志忠等業界代表分別發表了專題演講。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羅祥國、澳門空運暨物流業協會副會長潘國慶等,也在會上熱烈討論了業界關注的問題。

與會者認爲,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將發揮聯動效應,方便珠三角旅客往來澳門,為本地航空業界帶來更多的客源和機遇,也將有助澳門的產業進一步多元化,為澳門本地的娛樂、會展行業和整體經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澳門民航業人士將努力推動與珠海、香港方面加強合作,在交通便利的前提下,發展「一站多遊」的旅遊模式,令三地的旅遊業更具吸引力。目前,香港、珠海、澳門都在針對港珠澳大橋的啟用對各項基礎建設和服務設施進行擴建和更新,以配合新的交通模式,屆時市場會對業界服務水準和旅遊設施有更高的要求,必須未雨綢繆,有備而戰。

澳門是大中華地區首個引進低成本航空的城市,澳門國際機場自二○○四年引進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的市場佔比由2%增至去年年底的31%,運送旅客佔總體旅客運送量的比例越來越大。低成本航空在澳門的成功,以至目前在亞洲各國遍地開花,證明這一戰略發展方向的正確。然而,學者和社會人士也指出,如果仍然受到航線專營權制約,港珠澳大橋落成後,澳航遲遲飛不出亞洲,澳門國際機場只能在鄰近機場的夾縫中生存,走低成本路線,未必能夠獲得大量的客源和貨源。

面對社會各界對航線專營權影響澳門民航業乃至整體經濟發展的憂慮,較早前有立法議員就澳航的專營權問題提出質詢,認爲長期以來當局在拓展國際客源的工作及成效不理想,與澳門海外航線不足不無關係。對於航線的開通,當局總是宣稱由市場主導、航空公司的商業考慮。但業內人士批評,在澳門航空擁有長達二十五年的專營合約及機場服務等長期專營的情況,推諉市場因素令人貽笑大方,並認為當局一直消極對待,不僅未能有力督促澳門航空開拓新航線,亦未能採取有效的措施推動整體航空業的發展。

澳門航空的專營權至二○二○年到期,澳門特區政府與四十八個國家和地區所簽署的雙邊航班協定,但實際執行的只有東亞、東南亞七個國家十三個城市,其他四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班協定實際上被閒置。澳門與內地之間有五十七個通航點,但現時只開通二十一個航點,有三十六個被閒置。

本地輿論提出,澳門特區政府適宜根據「航空貿易自由化」亦即「開放天空」的國際潮流,適當地修訂或靈活執行與澳航簽署的專營合約,以充分配合「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臺」,用足用好澳門特區政府與各個國家和地區所簽署的雙邊航班協定,以及澳門與內地之間的通航點,參考賭權有償轉讓的方式,分拆澳航的航權專營合約,協助本地航空企業拓展澳門對外的航空網絡,吸引更多的國內外著名航空公司參與澳門國際機場的經營,讓澳門國際機場發揮更大的空間,拓展更多的客貨運航線。

 

新聞來源:民航論壇 濠江日報 2015年10月19日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