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民航政策對澳門的啓示

2014年5月30日

鍾 山

業界認爲,大珠三角地區五機場落實《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行動綱領,全面落實國家關於我國民航機場佈局和發展戰略,爭取國家拓展珠三角空域、五大機場加強交流合作、加強機場建設等,擧有助於澳門融入大珠三角地區,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從而爲本澳經濟注入更多更好的發展元素。近期澳門物流業受到的影響甚大,由於空運貨源和運力同時急劇下滑,澳門國際機場的貨運業務首當其衝。從過往高峰期的每年二十多萬噸,急跌至近年的幾萬噸。在客運方面,儘管機場專營公司和民航界人士努力爭取新的客源,但航綫安排和外地航空公司飛來澳門仍不容樂觀,澳航的航綫來來去去仍然是北京、上海、臺北、廈門、馬尼拉、吉隆坡等十來個城市。

長期以來,澳門社會各界人士常常在想:新加坡的情況和澳門大致相同,澳門在背靠祖國大陸、中西文化交流和休閒旅遊等方面更佔有優勢,爲什麽新加坡能夠成爲國際航空中轉站和目的地,而澳門就做不到?澳門國際機場獲獎無數,管理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爲什麽還打不開局面呢?究竟是外地的航空公司不願意飛澳門?是澳門的基地航空公司不願意開闢新的航點航綫?還是澳門民航部門未能配合本地區民航業的發展,以致特區政府與世界各地簽署的民航協定無法實施?民航業人士認爲,想要成為區域或國際航空樞紐的國家,必須以更開放的心態制定航空政策,特別是航權開放程度,以便讓國內航空業有足夠的空間茁壯成長。

民航業的發展令新加坡與世界連接起來,成爲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航運中心和「亞洲四小龍」之一,爲新加坡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近年來,新加坡的民航業逐年穩健壯大,去年總產值達八十七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雇員將近兩萬人。二零一二年起,單是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年旅客流量,就已超過五千萬人次。新加坡至今已同超過一百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航空協定,其中約四十項為開放天空協議。新加坡將與其他亞洲成員國在明年之前達成開放天空協議,全面為東南亞航空業者開放本區域市場。

新加坡交通部長呂德耀不久前在一個航空業領袖峰會(Aviation Leadership Summit)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說,雖然全球各國有必要以嚴格的管制條例確保航空業維持高度安全,但各國政府應避免在安全以外過度監管,以便為國內的航空公司和機場提供更多順應市場變化和機會的空間。

呂德耀強調,開放的航空政策能為國民帶來更多旅遊選擇以及更具競爭力的機票價格,而更完善的航空連線性也將為各國城市帶來商機。相反地,限制航權並不意味能提振國內航空業者的盈利,短期或許可行,但長遠來看,這個做法將把旅客轉移到其他國家的機場,進而影響這個國家的整體航空連線性。他指出,開放的航空政策不無缺點,例如缺乏競爭力的航空業者將在壓力下難以為繼,但以歐洲、美國,甚至是新加坡等地的經驗來看,開明的政策將提升整體航空業的生產力、盈利以及市場價值等。

開放航權是全球航空領域長期關注的課題之一。呂德耀就曾在二零一二年的新加坡航空展覽會上,呼籲全球航空業者和監管當局把握眼前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契機,進一步開放天空,推動航空業攀越新高峰,而不是借機保護難以為繼的運作模式。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理事長湯彥麟(Tony Tyler)也指出,除了航權外,開放航空政策也包括讓航空業者在訂定乘客權益時,有更大的自主性。

澳門擁有得天獨厚的中西文化氛圍和旅遊資源,中央已把澳門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珠三角地區互惠互利的區域共同發展中,澳門不應碌碌無爲,落後於人。特區政府應該善用和合理分配寶貴的民航資源,制定實際可行的市場競爭措施,鼓勵本地和外地航空公司積極開拓包括定期航班、商務機、包機、廉價航空在内的國内外的航班,推行多樣化發展的靈活路綫。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打開僵局,開拓更多的航綫(包括非熱門航綫)和客源,化被動爲主動,重新爲以旅遊休閒爲主的澳門經濟增添新的動力。

 

新聞來源:民航論壇 濠江日報 2014年05月26日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