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三人制機組」加強民航安全

2015年04月16日

鍾 山

「德國之翼」空難發生後,事故調查人員發現,副機長盧比茨刻意將機長反鎖在控制室外,讓飛機以時速六百多公里撞向法國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造成機內一百五十人死亡,法國調查員認為當時盧比茨只是一心想「將飛機撞毀」,而且事發經過,與近幾年發生過的空難有吻合之處,或者可以為馬航MH730的失蹤之謎帶來一點啟示。

三月二十四日德國之翼4U9525航班墜機後,全球多家航空公司緊急出臺措施,要求旗下客機在飛行途中必須時刻保持駕駛艙內有兩位飛行員。中國民航局也隨即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航空公司在飛行途中駕駛艙內必須保持兩位或以上飛行員,並要求各地區管理局及監管局嚴格檢查各航空公司執行情況。其實,早在去年馬航MH370事件發生後,中國民航就有類似要求,各航空公司也已將該規定納入《運行手冊》中,並在日常飛行中遵照執行。

衛星資料顯示,馬航失蹤前機師都有蓄意偏離航道的怪異舉動,與今次「德國之翼」盧比茨蓄意令飛機急降相似;而且,馬航事件中的機場出事扎哈里正面臨婚姻危機,情緒受到困擾,而今次有傳媒指盧比茨的朋友爆料,指他生前在接受飛行訓練時曾因抑鬱問題而暫停訓練。

其實機師為蓄意造成空難反鎖控制室的事件已不是第一次發生,在二○一三年,莫桑比克航空(Moza LAM)客機在非洲納米比亞出事在叢林墜毀,機上三十三人全部罹難,調查後發現當時正機師Herminio dos Santos Fernandes同樣趁副機長去廁所時反鎖他在門外,然後將飛機的油門調至空轉,更選擇了最高飛行速度讓飛機迅速墜毀,慘劇後亦查出當時機長正面對著個人情緒問題,一一都與今次「德國空翼」空難的盧比茨吻合。

德國航空協會(BDL)三月二十六宣佈,德國之翼航空公司(Germanwings)空難跡象顯示,是單獨留在駕駛艙的副機師故意讓飛機墜毀,因此計劃採行駕駛艙至少要有兩個人的規定。這項決定由協會主席藍道(Matthias von Randow)宣佈,新政策規定駕駛艙內隨時都要有二名機組員,如果飛行時機師或副機師得要離開駕駛艙,可由一名空服員暫時進入駕駛艙內。緊接著,加拿大政府和幾家歐洲航空公司宣佈,將推行所有航班駕駛艙必須有二人同在的規定。其中包括英國的易捷航空公司(EasyJet)和挪威的挪威穿梭航空公司(Norwegian Air Shuttle)。

在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後,各國民航都加強了對航空從業人員的背景調查,將反恐防線前移。尤其我國在對人員背景核查方面更是採用了較高的標準。這些值得肯定。但是對於所有從業航空人員的心理疾病的監控還沒有完全展開。

馬航370航班失蹤之後,中國民航委託專家開展對飛行人員心理疾病的研究。不久之後,民航局出臺了有關飛行員心理疾病的諮詢通告,以民航規章的高度開始重視飛行人員的心理問題。

但是從航空安全的角度來說,乘務員和安全員或者空警也是航空運行的主要參與者,其職責在安全的環路中也是及其重要的一環,當航空安全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時,都會引發安全事故,所以對於心理疾病的篩查和監控應該擴大到乘務員和安全員。

國內曾發生過機務人員自殺事件,以及機務人員在起飛前惡意破壞飛機設備的情形。所以對於凡是涉及直接飛行運行的機務人員以及外場勤務人員比如加油人員、裝卸工人、配餐人員等等,其心理健康都應該得到關注,有條件的航空公司應該將這些人員納入心理疾病的篩查和監控。

民航局在法規上有明確的進入駕駛艙的人員的規定,但是在各公司實施時並不相同。民航專家提出的要求包括:無論地面或者空中,原則上飛行員不可以暴露在旅客面前;駕駛艙內始終不能少於兩人;限制熟悉從外部進入駕駛艙方法的僅為一人,定期更新,每日檢查;制定嚴格的駕駛艙內外安全防護措施;制定對內部人員失能、或心理疾病發作的應急預案和方案;指定嚴格的餐飲管理制度。

駕駛艙內不少於兩名飛行員的要求,是為了防止駕駛艙唯一飛行員失能,而不是、也不可能防止飛行員蓄意製造事故。其實,在馬航MH370事件發生之前,美國航空部門針對全球普遍的駕駛艙雙人制現狀,已經考慮到飛行員"失去行動能力,無法為同伴打開艙門"的情形,因此建議駕駛艙內必須保持兩名或者以上飛行員。可惜,從馬航到德國之翼航空,都沒有認真採納這一合理的安全建議。在美國運輸飛行員中,有一半以上來自通用航空,他們在成為大型機機長前在通用航空或空軍飛行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推行「三人制機組」,當然會給航空公司帶來人員成本控制和飛行人員短缺的壓力。但是,近年來飛行學員數量的大幅度增加,有條件的公司推行多人制機組是有可能的。中國民航企業的人員成本只佔所有運行成本的15%,比起國外某些航企高達40%的人員成本,其控制成本的壓力要小得多。從這點看來,中國民航推行「三人制機組」的壓力也比國外航企低,安全系數也由此而增加。

新聞來源:民航論壇 濠江日報 2015年4月13日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